郑州西区中医院(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)欢迎您!
郑州西区中医院(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)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1-86185222
健康讲堂

出伏后,一年中“凶险”的35天来了,照顾好自己和家人!

2023-08-21 18:26 537 浏览

1.png

为什么是“凶险的35天”?

2.jpg
从出伏(8月20日)到秋分(9月23日)的这35天是下半年尤为危险的时候,需要我们格外警惕!

一方面,出伏是由夏入秋、由热渐冷、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,人体阴阳也会随之调整,此时免疫力本就相对薄弱,加之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人体在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消耗后,正气未复,易被病邪所侵,比如这段时间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、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大多是燥邪偷袭肺部的一种表现

另一方面,出伏到秋分的这35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、最频繁的时候,可能中午还需要开空调降温,凌晨睡觉就会不自觉地盖被子了。人体本不怕炎热,更不惧严寒,怕就怕“一冷一热”。其中,受影响最明显的当属我们的心脑血管,这段时间中风、心梗、脑梗的发生率也比较高,所以提高养生防病的意识非常重要 

图片

出伏后要防三病

一、防“秋老虎”咬人
“秋老虎”在气象学上是指,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℃以上的天气,发生在每年8月底至9月之间。每年“秋老虎”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,持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,有时秋老虎来了去,去了又回头。

“秋老虎”出没时,通常会出现连续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气,日射强烈、闷热感强,让人感到酷热难忍。此时气温高,人体水分流失大,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,再加上早晚温差大,易增加脑溢血、心梗等疾病的发作风险。出伏后,早晚早晚温差大,建议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,防止受风。
3.jpg
二、防“秋燥”伤人
秋季燥邪当令,容易耗伤津液,出现皮肤皲裂、口鼻干燥、口渴咽干等症状。

“出伏”之后,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,气侯逐渐干燥,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,而中医认为“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,故多酸以强肝木”。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避免燥邪伤害。
4.jpg
三、防“秋乏”找人
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,浑身懒洋洋的,这就是大家常说的“秋乏”。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渐弱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,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,特别是老年朋友。

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“秋乏”更容易出现。想要减缓“秋乏”,睡眠尤其要充足,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。另外,还要加强锻炼,如早晚跑步、打拳、做操、爬山等。
5.jpg

图片

出伏后,养生记住这六点

一、吃得“润一点”
此时可多吃些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、海带、芹菜、菠菜、糯米、芝麻、豆类等。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、青椒拌豆腐、百合莲子汤等,有补肝益肾、开胸润燥、益气宽中、安神养心的功效。
6.jpg
二、心情“好一点”
老年人应保持内心宁静、心情舒畅,切忌情绪大起大落,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。有时心神消耗的气血,比身体劳作更多,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。遇伤感事则主动排解,以避肃杀之气。

平时可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,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不妨多去参加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登山、旅游等,以消解忧郁、惆怅等不良情绪。如条件允许,可以外出旅游,怡情舒心。其中登山活动有益于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,增强心脏收缩力和肺活量,也能很好地改善消极沮丧的情绪。

7.jpg

三、喝得“多一点”
秋季干燥,平时除了多喝白开水,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之外,还可以多喝点茶,如荷叶茶、玫瑰花茶等,有理气生津、平稳血压、舒肝解郁的功效。

8.jpg

四、睡得“早一点”
出伏后易“秋乏”,为了缓解秋乏,需要睡得早一点,早睡早起,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,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。一般晚上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。
9.jpg

五、穿得“暖一点”
虽然我们常说“春捂秋冻”,但对于中老年人,特别是老年人,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“薄衣”。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一点,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。

早晚穿衣也有技巧,一定护好脖子、后背、脚部,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,特别是颈部,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,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。

10.jpg
六、通风“勤一点”
出伏以后,气温逐渐降下来,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,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,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。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,选个晴朗的日子,把衣物从箱中取出,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。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,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。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,以保证良好的通风。

11.png

图片

出伏养生,远离六个滋补误区

12.jpg

一、不能虚实不分
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,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,虚症又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之分,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,否则适得其反,会伤害身体。建议前往正规医院,咨询专业医生后,根据体质对症调理。

二、不能凡补必肉
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,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,若久服多服,对老年人来说,常常不堪重负,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“副产品”,如过多的脂类、糖类等物质,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、癌症等老年常见病、多发病的病因。建议做好荤素搭配,营养一定要均衡。

三、不能多多益善
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。认为“多吃补药,有病治病,无病强身”是不科学的。

四、不能以药代食
药补不如食补,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。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。如多吃芹菜有助改善高血压;多吃萝卜有助于健胃消食、顺气宽胸、化痰止咳;多吃山药能补脾胃等。

五、不能恒“补”不变
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,专服某一种补品,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“偏食”、“嗜食”,这对健康是不利的。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,也有一定的副作用,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。

六、不能越贵越补
人们常说“物以稀为贵”,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、鱼翅之类,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,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,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。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,尤其是老年群体,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。

来源:文章来源CCTV生活圈,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。
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
0001.png

1111111.jpg

分享:
相关内容
分享按钮